永远不要低估,一位女性的创造力。


在艺术界,女性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创作的多元视角和切入点。她们的作品,有时让人惊艳,有时温暖治愈,有时引领时代潮流,有时又让人思考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......


趁着妇女节的到来,我们一起走近不同时代部分女神艺术家。

 

 

艺术史上第一位被认可的女性艺术家
——Artemisia Gentileschi(1593-1652)

 

事实上,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已经有女性艺术家了。

 

但直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,得益于人文思想的传播,更多女性接受了教育后,她们才真正得以在艺术上成就一番事业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738
© 电影Artemisia,阿特米西亚对着镜子在自画

 

阿特米西亚·简提列斯基(Artemisia Gentileschi)是艺术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位女性,也是20世纪之前欧洲屈指可数的女性艺术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

她生于罗马,活跃于17世纪的意大利,被公认为是第一个留名青史的女艺术家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835

自画像 《绘画的寓言》


虽然从未进过学校,直到成年后才学会读书和写字,但这些都不妨碍她在绘画界的成就和影响。

 

她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,她是首位正式进入只有男性大师的佛罗伦萨著名美术学院才女,也是第一位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反对性侵的女艺术家,她享有以往欧洲女画家从未享有过的最高荣誉......

 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838

这是她所绘《圣经》题材《尤滴割下霍洛费讷的头》,其画风接近卡拉瓦乔。

 

从十七岁名满天下的作品——《苏珊娜与长老》 ,到后期在教堂期间的一系列画作,不同题材的作品展现了她出色的掌控力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841

Birth of saint John the Baptist,ca,1635

 

她创造了艳丽的"阿特米西亚金黄色",艺术风格影响了两代那不勒斯(意大利)画家;她独特的明暗处理技法(如将烛光作为画面物体的光源等),影响了法国宫廷古典主义画家西蒙·乌埃,并间接影响了17世纪法国的巴洛克绘画风格。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844微信图片_20200309154847
© Mary Magdalene(左)


------


进入20世纪后,女性艺术家在数量和各个领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,创作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颠覆人们的想象。



用脆弱编织强悍的“蜘蛛女侠”

——Louise Bourgeois(1911-2010)

 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850

Louise Bourgeois


“作为雕塑家,你必须有侵略性。”
——Louise Bourgeois


路易斯·布尔乔亚(Louise Bourgeois),法裔美籍艺术家,是女权主义艺术先驱之一,被誉为“美国女性身份艺术之母”。


25岁时才学习艺术, 40年代后又开始尝试雕塑,70岁以后创造力真正爆发,并逐渐被人们熟知,直至90岁,仍具有很强的创造力。


大器晚成,厚积薄发似乎是对她最贴切的形容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853

古根海姆美术馆广场上的《蜘蛛》(法语“maman”,母亲)


她的雕塑被誉为公然反抗了传统的风格和各种艺术运动,以此回到了艺术的本源。


“大蜘蛛”,是布尔乔亚最经典的符号与标志性代表作。


有人说,她就像是那只充满魔性的蜘蛛。像一个舞者,优雅而坚韧,又像一个幽灵,神秘而鬼魅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856

蜘蛛细胞 (Spider (Cell)), 1997。

 

早年父亲出轨,本人自杀未遂,童年记忆是伴随布尔乔亚一生的痛苦来源,也是她艺术创作灵感的来源。


蜘蛛是她献给母亲的一首颂歌,她认为蜘蛛代表着母亲培育和保护后代的力量。


蜘蛛的出现标志着她从对父亲的仇恨转为对目前的歌颂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859

母亲 (Maman), 1999。
 
其创作主题经常与家庭、身体、性器官,和她潜意识和被激活的童年记忆有所关联。

作品材料和元素大胆新颖,并恰到好处地将行为、装置等形式融入,充满了象征意义。

 微信图片_20200309154902

无题,1996。


金属丝网的牢笼憋闷,干瘪松弛的玩偶,被绞短的头部,存在的负担等女性容易产生的困惑都在展厅里被灯光打亮,如同圣骨盒一样。死亡和性合二为一,记录下所有威胁和作为女人的缺憾:性幻想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906

《巢室》(Cells)系列的创作历时近二十年。


作为女性艺术和"装置艺术"的带头人,她的作品风格也深深影响了一代代年轻的艺术家,尤其是女性艺术家。


 

对儿童文学影响深远的童话女神

——托芙·杨森Tove Jansson(1914-2001)

 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910

Tove Jansson

“我并不希望像哲学家一般地思考,也不想教育我的读者们,主要是想用我的故事来自娱自乐。”
——托芙·杨森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917
托芙·杨森在创作中

 

不管是不是出自她的本意,芬兰作家兼画家托芙·杨森(Tove Jansson)创作卡通形象姆明(Moomin)及其童话故事折射出独特的芬兰教育,的的确确影响着全球一代代儿童的成长和他们成年后的处事方式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923

姆明插画(从左至右依次为歌妮、姆明爸爸、亚美、姆明、姆明妈妈),经VIPO GLOBAL LIMITED授权发布


凭借姆明故事创作,她成为素有“小诺贝尔奖”支撑的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获得者。


将真实世界微妙而淡然地放到童话中,抛开刻意教诲,过分追求寓意,非黑即白,是非对错的故事模式。打开了儿童文学创作的新视角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936

姆明早期手稿和插画

 

故事背后呈现的世界观,是姆明故事的魅力,也是直至今日,姆明仍然是全球许多人心中经典的原因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63349

最新动画《姆明山谷》(点击查看更多:芬兰国宝级动画《姆明山谷》中国上线,给你爱与勇气

如果说有什么让晚年的托芙感到悲哀,那就是世人只看到了她创作的姆明。

 

其实除了姆明主题的插画之外,杨森还绘有大量可圈可点的油画作品。这些自画像,用色非常有个人特色,也反映了她在艺术家道路上逐渐进步的历程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946

杨森各时期自画像


1959年,托芙创作了一幅自画像,取名为《初学者》(Beginner)。画中的托芙的表情平静而坚定,双眼直视着画架。托芙在画上的署名是“杨森”(Jansson),有意将自己和那个因姆明而成名的托芙区别开来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951

扬松1959年的油画自画像


现在,我们不但继续喜爱姆明一族,更重新认识了托芙。



住在精神疗养院的圆点女王

——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(1929-)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955

Yayoi Kusama

“打孩提时代起,我就一直画圆点。通过创作圆点并使之发展,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生命,如果没有这个认识的话,患有心病的我恐怕早就自杀身亡了。”
——草间弥生

圆点是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作品中的标志性的图案。

作为20世纪艺术的关键人物之一,她引领了前卫艺术近半个世纪。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4959
童年时期母亲的自画像,1939 ©草间弥生


童年时期内心的困苦导致了她对现实世界独特的认知,也因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。


大胆夸张的色彩、密集的波点、无限延展的网状有机体图案都折射着她新颖深刻的艺术理念,每一件作品都传达着鲜明的个人美学符号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02

圆点迷恋,2014 ©草间弥生


评论家将其作品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。但她拒绝将自己的作品归于任何一类,在她对自己的描述中,她仅是一位“精神病艺术家”(obsessive artist)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05

南瓜 ©草间弥生


患有神经性试听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她,经历了从日本到美国再回到日本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她搬到了日本精神疗养院居住,并将工作室设置在疗养院附近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09

Infinity Mirrored Room ©草间弥生


波点是她和世界对话的工具。不断的重复带来循环的错觉,分解了世界,然后再统一世界。

直到现在,草间弥生仍在不断的创作。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12

《隐匿的人生》,2019年 ©草间弥生

------

从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,女性艺术家创作更加丰富,创作的媒介、内容与形式更多元。



没有秘密的行为艺术女皇

——Marina Abramović(1946-)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16

Marina Abramović

“我是一个没有秘密的人,我所有的秘密,都在表演当中。”
——Marina Abramović


1946年生于前南斯拉夫的玛丽娜·阿布里莫维奇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。她的许多行为艺术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20

年轻时玛丽娜·阿布里莫维奇(左)与恋人乌雷(右)


伤害与死亡始终是她的创作母题之一,在其著名的艺术作品《节奏0》中,她第一次尝试,与现场观众的进行互动,让观众成为她作品的一部分。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23


《节奏0》,1974。阿布里莫维奇麻醉自己,观众可以使用桌上枪、子弹、菜刀、钉子、铁链、鞭子等任何一件物品,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。


六个小时的过程中,艺术家本人,观众和工具共同构成艺术表演。不仅考验了艺术家,也考验了观众的道德底线。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25

《节奏0》,1974。演出中她被人任意对待,直到有一个人用上了膛的手枪,顶住了她的头部,最终被人阻止


1976年,玛丽娜·阿布拉莫维奇与行为艺术之父乌雷(Ulay)相遇,以情侣身份生活和共同合作,此后12年里,二人共同创作了一系列与性别意义和时空观念有关的作品,使他们名声大噪。


伴随着他们的爱恨情仇,他们大量极具深度与强度的艺术作品引起了广泛讨论。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29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32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38

《The Artistis Present》,2010年,阿布拉莫维奇与前任乌雷德对视


2020年3月2日,乌雷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去世,享年76岁。阿布拉莫维奇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。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043

在难懂而晦涩的行为艺术中,阿布拉莫维奇这个没有秘密的人,用袒露的身体和内心,让人们在她的艺术中找到自己,也让她成为了自己的女皇。



当代艺术界中的酷女孩

——Tracey Emin(1963年-)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103

翠西·艾敏(Tracey Emin是一位以自传体和忏悔艺术作品闻名的英国艺术家。她的作品创作经常以自身经历、身体和情感作为前提。


在外界眼中,不管是她的作品还是个性,都酷劲十足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109

1998年作品,各种脏乱差生活过的痕迹体现,引发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又一次讨论。


Tracey Emin几乎每一件作品都和生活息息相关。在其众多作品之中,就包括最具有代表性的霓虹灯作品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113

© Tracey Emin


用自己的手写体来制作霓虹灯管,这种大胆前卫的做法,融入了她最为真实的个性与和情感,也成为她表达内心的一个出口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117

© Tracey Emin,2016

绚烂的灯光下隐藏着Emin害怕而又渴望爱情的心,她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在感情中的哀伤

为了将更多的陌生人聚集在一起,她不断扩大霓虹灯作品的规模,在公共场所也安装了霓虹灯。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120

© Tracey Emin,2013,纽约时代广场

这些作品,以无比坦诚的形式向人们展示着酷酷的温情。透过文字和作品,我们也足以了解她温情、柔软的内心世界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124

© Tracey Emin, 2018,伦敦圣潘克拉斯火车站



让思考发光的“女巨人

——Amanda Parer

 微信图片_20200309155128

Amanda Parer(与光共舞合作艺术家)

澳大利亚艺术家Amanda Parer以一系列巨大充气灯光雕塑闯进了大众的视野,宏大、理性、气势磅礴这往往是我们见到她作品后的第一印象。


这些具有思想感染力艺术装置,饱含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反思。


她的巨型充气灯光雕塑《入侵》,曾以非凡的繁殖力快速的侵占城市街区和各大展览的现场,用幽默的方式让人重新思考与兔子之间的关系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131

“入侵”


系列作品《神奇的星球》中有巨大的人形人物,给人一种刚刚着陆的印象,仿佛在静静地、温柔地探索我们这个“神奇的星球”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134

《神奇的星球》


2019年她携全新灯光雕塑《Man》成功登陆全球著名的MONA FOMA艺术节。


微信图片_20200309155138

《Man》首展于MONA FOMA艺术节,2019,塔斯马尼亚(点击查看更多:与光共舞|全球首发:一个照亮MONA夜空的巨型男人


《MAN》是对著名雕塑家Auguste Rodin作品“思想者”发起的一次挑战,作为人类的代言人,反思当代社会不切实际的期望带来的放纵和挑战。

 微信图片_20200309155142

《Man》,塔斯马尼亚

透过艺术手段被放大的发光充气雕塑,不断激发公众的乐趣,引人沉思。在这些巨大的光辉形象背后,投射出的是艺术家广阔的内心世界。

 
©版权声明:
* 与光共舞是姆明(MOOMIN)正版被授权商-伟华全球有限公司(VIPO GLOBALLIMITED)在中国区域照明行业艺术灯领域的合作伙伴。
*「mini Man lamps 」是由澳大利亚艺术家Amanda Parer在灯光艺术领域合作伙伴与光共舞独家授权出品。
* 本文由与光共舞原创整理发布,其它平台未经授权,请勿随意转载。

与光共舞联系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