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LEE SUNME李善美
李善美早年毕业于韩国首尔国民大学金属加工与珠宝设计硕士专业,2003年开始,正式从金属工艺与宝石鉴定转型到装置艺术领域进行创作。一晃18年过去,她仍旧坚持用灯光,镜片,金属进行探索和表达。
她许多被人熟知的作品都是由废弃的旧眼镜片组成,作为使用者曾看清这个世界的工具,眼镜片和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她在创作中似乎一直坚信,眼镜所代表的,绝不仅仅是一个物件,它是所有者的标志,更是人的一部分。
阅读目录
— 01 —
用创作讲述人的故事
△ Michael Jackson ,2013
对她来说,用废弃的眼镜片创作,用他们创作其实也是在在讲述眼镜片背后人的故事,这其中不仅仅是关于别人,也关乎艺术家自己。
李善美曾在创作中袒露:“曾经有人伤透了我的心。就在那一刻,我开始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思考人。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不同的事物,而我认为眼镜是这一切最好的见证者。”
02 漂浮在空中的「Balloon」,展现得是轻松、欢乐、幸福与愉悦的时刻。
03 「Baram Murree」以“岁月号沉船”事件为主题创作,304个球体代表着对304名遇难者的纪念。作品整体的形状为蝴蝶,祈求逝者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,灵魂得以安息。
△ 李善美接受韩国MBC《文化思索》栏目采访
不同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,李善美的每一件作品,都是她用最原始的手工方式进行制作,一件作品的完成,短则几十天,长则数十个月。
她对工匠技艺、制作细节、创意呈现始终保持着足够的热情,这点似乎和她曾经所学的专业有密不可分的关联。
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手工创作的艺术家,她创作中最常用的材料是她在各处收集来的废弃镜片和金属铜片。
那些我们所见形状不一,大小各异的造型,从最初的设计,到每一块镜片的切割,打磨,到用编织成型,往往都经过了严密的计算。
也因为如此,最后通过双手塑造的曲线,有着不可比拟的美感。
她的众多作品中,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如地球一样的圆形,它们一旦从中间点亮,就像一朵盛开的花,镜片形如花瓣,十分优雅。
在李善美看来,镜片与圆形关系,就像个人和世界的关系,生活在地球上,每个人看世界的视角是独一无二,解释生活的方式各有差异,也正是因为这样,才构成了这个集体世界的美妙。
对她来说:不同折射率的镜片代表每个人的独特个性与外形。成百上千只折射率不同的眼镜片通过金属铜片连接在一起,在灯光下重生,交织,最终又会投射在我们生活的空间。
一千只眼睛
柏林展出现场
△ 2010年韩国海太集团收藏了「Moon Jar」
△ 2014年韩国化妆品公司AGB收藏了Gabriel,将其陈设在首尔江南区新沙洞林荫道店
△ 「balloon」参与SK Telecom与nabiartcenter主办的“Beam the Night Party”
或许不少人和我一样曾经感叹,原来废弃的眼镜片还可以变得如此好看,实际上并不了解,这些耗费大量经历收集和制作的艺术品,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耐心打磨。
它们充斥着理性与感性交织的美感,因为足够精密而显得别具一格,足以在不经意间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。
-End-
©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由与光共舞原创,版权归与光共舞所有,其它平台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