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Balance
「成都平衡 」by 刘洋
©与光共舞
“平衡”是一个很深邃的词汇,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都对平衡有深刻的阐述,人们常说天道自衡,平衡是一种宇宙观、时空观,也是一种智慧观和发展观,既是方法,也是目标。在哲学体系中平衡解释为矛盾的暂时相对统一,事物是不断发展的,旧的平衡打破了,新的平衡产生。我们不断的在寻找平衡,影响平衡,创造平衡,在平衡中发展,在发展中平衡。在今天的城市化进程中,这种平衡尤其需要我们思考。
艺术家
刘洋
成都锦江附近
他们身上的黑白两色有时会被比喻成阴和阳,看似相对的两股力量却能相辅相成,阴为深色,代表着暗处与柔弱,阳为浅色,代表作光明,激情与成长,不同的两股力量相互调和,不断平衡。
锦江附近随处可见熊猫的身影
作品突破以往经验,通过材质转换,互动编程,与自然风的互动
「成都平衡」熊猫由道明竹编第三代传承人杨隆梅制作而成
传统与创新从来就不是完全对立的两面,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,一切都可以和广阔的世界相连。让传统在新的事物中沿袭,在刘洋创作中有很明显的体现。
早在2005年,刘洋就作为央美奖牌创作组组长,参与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的设计工作中,后将中国特有的“玉”加到金属中,设计出了此前从未有过的“金镶玉”奖牌。
玉文化和中国几千年历史相伴,与玉有关的事物,几乎都有美好的寓意。玉琢成器,金石为开,在奥运这场的盛事中,中西合璧的设计创意显得分外有意义。
▲ 2008年,刘洋与“金镶玉”奖牌
▲ 2008年奥运会“金镶玉”奖牌
艺术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,对历史的认知,对世界的观察与好奇,对人的体验的感受,这些都是他后来进行各种创作的基础和灵感来源。不管是在灯火通明的城市,还是逐渐被人遗忘的古村落。
2018年,中国陕西韩城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灯光艺术节期间,他创作的互动灯光装置《电音行鼓》收获了老城人民的喜爱。
韩城是千年古城,行鼓更是传统乐器,打行鼓对韩城人来说,是生长在在这里的人祖祖辈辈传承的手艺,将行鼓与灯光艺术结合,不仅是一次创新,更实现了传统灯光艺术的突围。
在佛山大旗头,一个岭南文化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古村落,他用手工灯笼串满深巷,传统灯笼、宫灯,将粤曲、满洲窗、雨打芭蕉等岭南经典文化符号,串联起了一场让人眼泛泪花的灯光秀。
一件作品能从地域精神上、从人们的共同记忆中,与更多人产生共情,在此基础上,借用科技手段,突破人们的经验认知,带来惊喜,便是新旧之间最好的平衡。
同很多非遗手艺一样,竹编艺术本身源于过去人们的日常生活。道明竹编的历史跨越千年,其核心也在于人,复杂的工序除了是时间的艺术,更饱含踏实的生活哲学。
编一样东西可能只需要三天,但是要学会劈好竹子可能需要三年的时间,这个过程人要学会放下浮躁。
传统和创新其实都是时间的沉淀,现在城市化发展很块,好的公共作品也很多,有的作品有幸能够成为地标,但更多的是匆匆一瞥就被时间淹没。
在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完成之后,能让当地的人们喜欢,自己也满意,从朴素的角度来看,对艺术家就算是一种成功。能抽取一座城市中最传统的精神象征,继而在创新中完成对传统的坚守,便是艺术家送给城市和人们最好的礼物。
“其实「成都平衡」更是
成都这座城市送给我的礼物。”
——刘洋